上海,妥妥的商界“尖子生”| 商业70年
2019年,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,赢商网全国19城大联动,特别推出《70年城市商业变迁史》大型专题策划,此篇为上海篇。
上海,这座消费文化浓厚、制造精神深刻的城市,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,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10月23-25日,在深圳举行由赢商网主办的“2019年中国体验式商业发展论坛”上,将开设“70年城市商业变迁史”特辑。
01
静态中崛起的“上海制造”
1949年-1978年
1
上海牌手表投产 上海货闻名全国
1958年,第一批按照标准化工艺生产的上海牌手表投产,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。该品牌手表甚至创下累计销量超过1.2亿只、上缴利税52亿元的惊人纪录。
钻石牌手表、上海牌手表、永久牌自行车、上海牌缝纫机、中华牌香烟、大白兔奶糖、麦乳精等当时炙手可热的都是“上海货”。
1
四大商业街延续上海繁华
解放前沉淀下来的上海商业繁华,以南京路、淮海路、四川路、城隍庙四大商业街为代表,其中以十里洋场——南京路最具代表性。
● 南京路被称为“中华商业第一街”,又有四大百货公司(先施、永安、新新、大新)坐镇,是当时上海最热闹、最繁华的商业街;
● 四川北路是上海开埠以来最早建成的商业街,有“平民商业街”称号;
● 城隍庙则以琳琅满目的小商品闻名;
● 淮海路以时髦和“腔调”,成为当时“逛街”必去之地。
1
永安百货成第一家合营百货公司
公私合营后的永安公司
1956年1月2日,永安百货成为第一家合营的百货公司,在此之前,永安外国商品已基本中断供给,永安的业务已经陷入困境。同年,先施公私合营后改为上海服装公司,新新公司停业,易主国营的市土产公司第一门市部。大新公司也在1951年停业。
当时的上海制造,就意味是全国顶尖。无论是食品、皮鞋、玩具等等,上海货就是全国名牌。
要说逛街、逛商场,南京路肯定是当时最热闹的地方。
——地产专家、少山咖啡品牌创始人项震,商业地产资深媒体人徐跃明
02
走向现代化、国际化
1979年-1990年
1
提升“夜经济”
1984年5月,南京东路商店全部恢复夜市,“十点打烊”成了南京东路商业服务消费者的标志,也走在全国前列。
至1987年,南京东、西路、淮海路、西藏中路、四川北路等五条马路共773家商店开设了灯光夜市,营业时间均延长到晚上九点,改变了三十多年来晚上7、8点商店打烊,马路一片漆黑的状况。
1
第一百货销售总额突破5亿
第一百货从80年代中叶到20世纪末,连续14年蝉联 “全国百货商店销售冠军”,其更是于1986商场销售总额便突破5亿元,利润3840万元,人均利润1.45万元,创下当时历史新高,改革的春风让这家老字号百货熠熠生辉。
1
上海首家肯德基开业
图片来源:侬好上海
1989年12月18日,上海首家肯德基在外滩东风饭店开业并引发了轰动,尽管价格不菲,但人们争相排队品尝。当天《解放日报》《文汇报》和《新民晚报》上都用整版刊登了开业广告。
1
上海第一个现代化城市综合体
图片来源:上海商城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微信
1990年,上海第一个现代化城市综合体——波特曼上海商城落成。波特曼上海商城配有当时大陆地区少有的高端、精致的配套,引进了上海第一批外资连锁品牌——香港惠康超市、屈臣氏大药房、剧院、满汉全席酒楼,及HARD ROCK咖啡馆等欧美餐饮品牌共20多家商户。
1
上海第一家沪港合资的高端百货
图片来源:百联
1990年,东方商厦完成了室内、室外装修,于1992年建成开业。这是上海解放后,中国大陆首家合资零售商业项目。东方商厦之后的成功,成为了上海商业的风向标,为上海商业发展开辟一条新路——引进外资(包括台资、港资)改造上海商业落后的面貌。
03
外资零售涌进 百货、大卖场崛起
1991年-1996年
无论是家乐福的进驻,还是第一八佰伴、东方商厦的亮相,“中外合资”是上海商业这一阶段绕不开的话题。而百货、大卖场、交通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,直接印证“上海速度”,进一步展现了魔都的经济实力。
1994年,上海繁忙的街头
1
上海第一八佰伴:全国首家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
图片来源:上海第一八佰伴官微
1992年9月28日,中日合资的上海第一八佰伴正式成立,成为全国第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商业零售合资企业。1995年12月20日,中日合资的第一八佰伴商场试营业,当天共引来107万顾客光顾,不仅被载入上海商业发展的史册,还创造了世界吉尼斯记录。
在这一阶段,上海再次掀起百货扩张潮,聚集在南京东路和淮海中路。
1
麦德龙中国首店、家乐福上海首店开业
家乐福上海曲阳路店
1996年,上海第一家大型超市卖场家乐福在曲阳社区购物中心开业,它的亮相标志着大卖场业态登上上海商业史的舞台。同一年开业的还有麦德龙中国首店。两者的到来,填补了上海大卖场的空白。
1
微型泛购物中心诞生
1995年重新开张的新世界城,图片来源:上海去哪吃
地铁购物中心迪臣集团香港名店街和迪美购物中心亮相;前身为新世界游乐场的新世界城扩建开业;上海第一家临时的微型泛购物中心诞生,项目引进肯德基、屈臣氏、STOCKS时尚服饰折扣主题店、电玩城,首次将主力店概念带入魔都。
04
港资、外资进军上海 购物中心爆发式增长
1997年-2008年
1
恒隆集团内地首个项目:港汇恒隆广场
上海港汇恒隆广场 图片来源:恒隆集团官网
1999年,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开业,定位为中高端、一站式综合体商业。注重餐饮、咖啡等业态的打造;注重公共空间的场景打造;在当时私家车还不多的环境下,前瞻性地修建了1400多个地下停车位,这在当时是一大创新举措。
1
九龙仓、凯德等港资、外资开发商进军上海
上海来福士广场 图片来源:凯德集团官网
● 2003年,凯德集团来福士品牌中国首个项目上海来福士迎来开业。
1
一批中生代购物中心“代表作”开业
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 图片来源:万达官网
90年代伊始,内地商业地产开发开发体系、投资、回报、规模、技术模式都是按照住宅开发模式而来,与现代商业需求背道而驰。而港资开发商带来了全新的商业理念与模式,可为内地商业地产的发展提供了范本。
——某上海资深商业地产媒体人。
05
“世博会”给上海商业带来连锁反应
2009年-2013年
围绕“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”主题,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隆重举办。该届博览会将中国尤其是上海推向世界,从文化、艺术、商业、旅游等方方面面促进了上海的发展,不仅影响了前后五年的商业,更是将作用力延伸到了现在。
1
国际奢侈品牌加码上海市场
2010年4月29日,路易威登百年世博回顾展在上海恒隆广场揭幕。
上海世博会期间,一些国家馆如法国、意大利等专门设立了商品销售区,或是在馆内设置专区和展示项目来推介本国的奢侈品文化。得益于上海世博会,国际奢侈品牌加码上海市场,而一些全新的国外品牌也开始布局上海市场。南京西路、外滩、淮海路上奢侈品旗舰店也纷纷进行改造升级。
1
世博园区大变身,新兴板块崭露头角
如今的世博源购物中心
● 浦西的徐汇滨江在世博会后则改造了一批工业历史建筑,规划打造由文化创意、科技创新和创新金融三大产业互为支撑的复合型产业格局,上海梦中心、滨江城开中心、上海国际航空服务中心、西岸传媒港等大型商业体如今还在建设中。
06
商业迈入发展新阶段
2014年以后
1
多家老百货“急迫”转型升级
线上迅猛发展,传统百货行业式微,2014年至今,关店、调整升级,成为百货行业的关键词。
● 上海天山百盛:2015年更名为百盛优客城市广场,把传统百货打造成城市奥莱,不光颜值爆表,一店一色,高零售占比却不乏体验感,试营业当天营业额高达1600万,开业当月商场平均每天营业额达到600万。
图片来源:界面新闻
● 上海新天地广场:同样也是在淮海太平洋旧址上进行闭店升级而来的产物,瑞安对这一项目进行了全新定位,以全新理念赋予新的生命力。
1
购物中心迈入成熟期
印力旗下项目三林印象城
2014年,上海公布了《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(2014-2020)》,形成“市级商业中心、地区级商业中心、社区商业中心+特色商业街区”的“3+1”布局体系,规划15个市级商业中心、56个地区级商业中心。
伴随持续井喷的增量,上海购物中心已呈现局部超饱和,总量结构性过剩,郊区外扩趋势明显等趋势。尽管竞争激烈,但作为全国商业重地,上海对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吸引力只增不减,美国塔博曼、美国铁狮门、香港太古、香港置地、新加坡丰树、台湾丽宝、万科、龙湖、印力等相继进入上海市场。
1
上海成品牌首店“首选地”
维密中国内地首家旗舰店
品牌特别是国际大牌首入店、旗舰店的加速集聚,将成为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标志之一,尤其是它们在‘体验经济’领域的诸多创新元素,能将更多被互联网分流的年轻客群重新拉回实体商业中来。
——上海市委有关负责人。
赢商网将陆续推出中国19座城市的70年商业变迁观察,敬请期待。
本系列首篇
赢商网原创稿件,版权归赢商网所有
转载、投稿、爆料、洽谈合作
联系小编:winshangxb
地点:中国·深圳华侨城洲际酒店咨询热线/媒体合作:020-37128283